深槽型螺旋輸送機結構優化方案?優化提出了更高的標準?
深槽型螺旋輸送機以其輸送量大、阻力小、適應性強等優點,廣泛應用于糧食、化工、建材等行業。隨著生產效率和能耗控制的要求提高,對其結構優化提出了更高的標準。
一、螺旋葉片優化
1.變螺距設計:傳統螺旋輸送機多采用等螺距葉片,物料在輸送過程中易出現堆積、堵塞。采用變螺距葉片,進料端螺距小,可使物料快速填充;出料端螺距大,利于物料快速排出。例如,對于粘性較大的物料,進料端螺距設為出料端螺距的70%,有效避免物料在輸送過程中過度積壓,提高輸送效率。
2.特殊葉片形狀:針對不同物料特性,設計特殊葉片形狀。對于流動性差的物料,可采用鋸齒形葉片,增加葉片與物料的摩擦力,推動物料前進;對于易碎物料,采用平滑曲面葉片,減少對物料的損傷。
二、槽體結構改進
1.增加槽體深度:深槽型螺旋輸送機槽體深度是關鍵。適當增加槽體深度,可提高物料的填充率,進而提升輸送量。但槽體過深會增加物料與槽壁摩擦力,增加能耗。經測試,槽體深度在原有基礎上增加20%-30%較為合適,可在保證輸送效率的同時,不顯著增加能耗。
2.優化槽體材質與內壁處理:選擇耐磨性好的材料制作槽體,如錳鋼,延長槽體使用壽命。同時,對槽體內壁進行拋光處理,降低物料與槽壁間的摩擦系數,減少物料殘留和堵塞,使物料輸送更順暢。
三、驅動系統升級
1.選用高效電機:傳統電機效率較低,可升級為高效節能電機,如永磁同步電機。相比普通異步電機,永磁同步電機效率可提高10%-15%,有效降低能耗,長期運行可節省大量電費。
2.優化傳動方式:采用直聯傳動代替傳統的皮帶傳動或鏈條傳動。直聯傳動減少了中間傳動環節的能量損失,傳動效率更高,且結構更緊湊,降低了設備故障風險。
四、進出料口設計改良
1.進料口:設計導流板,引導物料均勻進入螺旋輸送機,避免物料集中在某一位置,導致局部堵塞。導流板角度根據物料特性和進料方式進行調整,一般與進料方向夾角為30°-45°。
2.出料口:增大出料口尺寸,減少出料阻力。同時,在出料口設置可調節閥門,根據實際輸送量需求,靈活控制出料速度,防止物料在出料口堆積。
五、增加輔助裝置
1.防堵塞裝置:在螺旋輸送機內部安裝料位傳感器,實時監測物料填充情況。當物料填充過高,接近堵塞狀態時,傳感器發出信號,自動停止進料或降低螺旋軸轉速,避免堵塞。
2.潤滑裝置:設置自動潤滑系統,定期對螺旋軸的軸承等關鍵部位進行潤滑。自動潤滑系統可根據設備運行時間或工作狀態,精確控制潤滑油的加注量和加注頻率,保證設備良好的潤滑狀態,降低磨損,延長使用壽命。


